北传佛法十六心和四圣谛十六行相的修证次第关系(学佛笔记分享)

毘婆舍那(vipaśyanā)禅法,主要是数随止观还净等六事,依身心阶段性地,在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等三界世间,以四善根(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法)为基础,於禅修中善观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等基本行法,要得究竟解脱即要实证十六心,依四圣谛十六行相来观,即能做到见道所断惑与修道所断惑。————法尔禅修中心



以下是末学的学佛笔记,所有法义内容摘自释善祥师父在法尔禅修中心开示的《內观智慧禅》之面书讲义:

  • 我们一般要有一个概念,以前都不知道论典是在讲什么,「经」都是释迦牟尼佛,依谁问的问题、修行的境界,比如说《阿含经》就注重在实际修行上,但是它讲的都是名相,中间不会和你讲修行,踫到这个问题要怎么弄,那个问题怎么弄,就只有讲苦集灭道,就苦集灭道,每一个有四个行相,四个行相,四四就十六行相,就和你讲这样而已。但是私底下在教的时候祂就会教你,你修的境界,大部份慢慢就是写在论典里,所以论典要看得懂,就是你要有实修的境界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  • 为什么论典以前没有人看懂它?因为它都实修境界,你没有这么走一趟,不是经典翻翻字典就可以了。所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,原来论典是很难,但是也是很实际。所以修这十六个心很重要,你如果有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这么走一趟,你就知道我是修到第几的状况。所以现在慢慢懂的话,对我们整个禅修很有帮助,我们现在已经讲到第九页,十六个心,十六心之修证次第。 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你知道什么叫「禅」?《大智度论》里面告诉你,你打坐修行如果没有办法断你的习性的,这个不叫作禅,跟练气功一样,所以你打坐练气功,呼吸很深很沉,一口气可以吸好几分钟都吸不完,练那个气而已,仙人就是练这样,这个没有用。没有用它来修你的心,断你的妄想执著,这不叫作禅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60522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资料

  • 如果你对于八正道,是「未得、未近得」,「未得」就是根本就没有得到,「未近得」,就是好像要得到又好像又没有。「未有、未现有」是根本都没有,或者你应该现一点有的样子嘛!也没有!未现有。所以这样你当然就光有梵行求,没有梵行的实际功用行,好处是没有做到。但你如果是证到不管是初果、二果、三果、阿罗汉,他是有梵行求,也有梵行。前面这一段在讲世间禅定里面的人,他虽然说我要修梵天、梵天,但是他没有梵行,这个八正道的思惟,所以他没有办法证道,光求没有用的。不是光打坐,你要把八正道的道理搞懂,然后一边打坐再来思惟,你就可以解套,这样才可以证果。后面就是有梵行求也有梵行,就是可以证初果、二果、三果,最好是证阿罗汉。——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


以下是十六心和四圣谛十六行相的修证次第解说:

1. 苦法智忍(欲界) --》 2. 苦法智(欲界)--》 3.苦类智忍(色无色界) --》 4.苦类智(色无色界)




  • 四圣谛十六行相: 行相有两种,指映现于心之影像;在唯识宗,则指心与心所之认识作用。

  • 苦圣谛: 无常(anitya)、 苦(dukha) 、空(sunya) 、无我(anatman)

  • 从「苦法智忍」修到「苦法智」,从「苦法智」趣向「苦类智忍」,anvaya,就是在讲连续下去、接着下去...我们修行是这样,刚开始都很粗的习性,欲界不是很粗吗?每个贪瞋痴慢疑都很粗的,你修得慢慢好一点,才有办法进入定,定才能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,还是在修贪瞋痴慢疑邪见,只是比较淡薄一点。那如果身不影响你,就进入无色界的境界,无色界的境界是只有心起灭起灭,那个更难修,那个更微细,越微细的越难断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欲界你当然从「苦法智忍」修「苦法智」,不必忍的时候就产生智慧,就进入色界修了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只要欲界修完就叫做苦法智忍、集法智忍、灭法智忍、道法智忍,只要忍就是你做不到所以要忍,我已经讲好几次了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佛告诉你苦谛是什么?你不知嘛,不知就要搞懂它。所以「如是应知」、「如是应断」、「如是应证」、「如是应修」,这四个「如是」,你光证就要去修,所以「修证」,你跟它放在一起的话,没有修就没有证,要证就要修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1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所以第一个道理不懂你要「知」,「如是应知」。苦谛是什么?苦谛就是我们无明,然后有这个色身,然后苦谛它就有这个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的现象,你要去观,你不知道,不知道就要观,我现在所受的苦,肉体的苦、忧喜苦乐的觉受苦、或者念头很多、妄想很多的苦;行、识比较难,因为那个要进入无色界的境界,才能够懂一点行跟识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1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所以修行,打坐也好,对周围之间的事情也好,做得到那就是有智慧,做不到就要忍。所以,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只要有这个「忍」字接在后面,就是你还没有修到。如果修到了就变智慧,就「苦法智」,就不用忍...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现在这个,「忍」或者「智」前面加了一个「类」,叫anvaya就是延续下来类似的修行,就是在欲界修完,以后就色界、无色界再修,我刚讲了「类」,在色、无色界就更微细,更微细都是你心里面的问题,跟你的五根的问题,第六意识的问题。第六意识你进到二禅、三禅、四禅的时候,不用眼睛看、不用耳朵听,用你的第六意识在看、在听,所以你才可以看外太空,才可以看地狱、天上、人间,不是用你的眼睛看,这就是自性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你不要去观一直看痛,我要杀这个痛,不可能。所以你把「我」抽离,这个不是「我」,肉体不是「我」,这个痛也不是「我」...你先把「我」空掉,然后把这个会痛的这个「缘」把它控制,控制不绕过来去接这个「因」,它就不会聚集在一起,不会聚集在一起就不会再产生这个「生」了,第三个行相是「生」,生痒也好,生痛也好,生病也好,生什么也好,都是在这里就起不了作用了(LZ注:请参考集谛四个行相,因 、集、 生、 缘)..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1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.所以你从呼吸观到身体的打坐之间的十二因缘观到十六行相的观,你要彻底了解苦集灭道这些法,不亲去自己证,你就没有得到「谛」,「谛」就是皇帝所说的话,很权威的。光知「苦」没有用,你要得到「谛」,也就是我处在「苦」之间、处在「乐」之间,里面无「我」,没有一个「我」在享受苦、享受乐,那就离相啦,那你证到「苦谛」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1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
5. 集法智忍(欲界) --》 6. 集法智(欲界)  --》 7.集类智忍 (色无色界)--》 5.集类智(色无色界)



  • 集圣谛:  因(hetu)  、集(samudaya)、 生(prabhava)、 缘(pratyaya)

  • 再过来就集谛,更深一点,观现在的因缘跟过去的因缘,现在的因缘就是欲界观,你跟谁之间的好,你跟谁之间不好,每件事的恩恩怨怨,你不必有神通你就可以用这个道理去观,他对你好,他对你不好,都是有因缘果报的。你进入色界,色界就有灵通,你的自性就会产生作用;无色界就会修到心,心就会知道过去、知道未来,那因缘更复杂,更好观「因集生缘」,才有办法断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这些根本的无明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1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集就是因缘果报,你所造一个业的行就变一个因缘果报的因,这就是「集业」。——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你说坐在那里很痛,很痛你要观它怎么痛?因、集、生、缘,集谛要断!因为坐久了身体姿势这么跟它熬得不舒服,所以这个缘让它产生痛的因,两个凑在一起产生这个痛,痛觉你要知道的,它怎么来?为什么人家坐下去都不痛,我们会痛?表示你这个「因」还执著,上面这个苦、集、灭、道没有观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,你就有我,当然痛,要去思惟这些问题。所以如果你不能久坐,你要突破进入无色界那很难...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「集类智忍」就进入色、无色界中修,修因果报应的这种观照,那时候就有宿命通,你可以看,因为进入了四禅,三禅,三禅看少一点,四禅就差不多可以看了,最高可以看到八万劫前后,也不得了,不得了也是只有四禅天的天神或阿罗汉。你到佛境界,祂是没有时间限制,那真正的宿命明,不是通了,「通」只有八万劫,八万劫已经很多了,我们看不出去,所以就是没修成宿命通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这个「集法智忍」还是在依这个原则、规则一直在进展,不会因为你有修行、有守戒它就不进展,照样在进展。所以你在进展之间,你就要去控制你的心,要小小心地,顺缘,就知道我跟他不错,有善因缘,善因缘就好,点到为止,不要太好;这个恶因缘,恶因缘也不能再坏下去,忍一下、让一下。他修得不好,你修得好,那你就让他一点,因为他不懂因果。你有听佛法,你要让他,不要再去跟他造业啊!这就是「集法智忍」。 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我现在在讲「集谛」,你要观十二因缘就要怎么观。你现在碰到的问题是什么?不是只有身体痛、打坐痛的因缘,你人事物每天碰到的事情都要这么去观。有「缘」才会诱起倒过来第一个「因」,没有「缘」这个「因」在那里?它没有痕迹,知道吗?所以到底「缘」先发作还是「因」先发作?缘来因才现。所以你在观解脱道的时候第一部份要先修「缘」再过来─因、集、生,再缘、因、集、生,这是你第一步要解套的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妳要观因、集、生、缘,「缘」再来产生「因」,又诱发生「集」,「集」又产「生」─「缘」。这么重点在「集」业的消灭,不是观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,那是总相,槪念要观总相,你给我这么做;但是细相,细相你就要进入因、集、生、缘,这么去观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生它怎么生?它就是有「集」嘛,「集」的这种能力,一剎那九百六十个念头,行阴微细,这阿那含果才看得到,我们看不到。确实是一剎那0.013秒(1/75)就有九百六十个念头起灭起灭,这个就是集的动力,集发起来就是前面的因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行就是saṃskāra,每一个念头很微细,我们开头在讲一剎那不是九百六十个念头吗?你在数息,满数的时候,一到十都没有跑掉,你就可以控制十三亿的念头,一天一夜,定是这么来的,没有很高的学问,就是你专心这么去做就有定,不是懂很多,而是要做很多。所以你苦谛不知,你要懂它,然后知道了,就要断它;断它你就要去证,为了要证你就要去修,不修就没有证,有修也不见得能证,但最后一定要证,不证就没有果位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1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在行阴的时候,无明缘行,行缘识,这个行阴第二阶段,我们看不到,能看到的人都已经有宿命通,我们看不到。我们只要产生心的时候,无明缘行,行缘识,第三个「识」我们才看得到...所以你要修多久?要看到行阴,要看到你的根本无明,要隔好多山耶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60518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资料

  • 我今天讲的就是如何去修集业?集业是要断,你没有因缘产生,你对不了那个境,你就不会去用到因、集、生、缘这四个行相,这还在欲界修。色界观的就都不一样,色界观的都是内心的问题,那就更深层。如果你没有到那个境界,讲这些也没有用,切身的问题,就是色身的问题,你问题在哪一个,发生什么现象。如果心,心你还是用这么观,欲界里面的心,因、集、生、缘看到什么东西、听到什么话,听到什么东西造成你的烦恼,你还是回来第一个观总相,未「知」当知「苦」,观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,这总相,一切法一定都这四句破解它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
9. 灭法智忍(欲界) --》 10.灭法智(欲界)  --》 11.灭类智忍(色无色界)--》 12.灭类智(色无色界)




  • 灭圣谛 :  灭(nirodha)  、静(santa)、 妙(pranita)、离(nihsarana)

  • 「集类智」做到了,从「集类智」趣向「灭法智忍」,这在欲界里面「灭法智忍」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你看后面十六行相第三个灭,灭是「灭、静、妙、离。」它灭你心里面的一切心意念不动,nirodha,nirodha,就灭你的心,不动,不动你才可以进入这个静,静的时候才能够产生妙心,然后才能脱离肉体,脱离肉体出去就是修「空无边处」的境界。这个时候你内心如果没有从初二三四襌出来,有的人就直接进去,那当然乱七八糟,乱七八糟还是从「静、妙、离」这么去做观,离一切相观。但是修四襌上来的,他心脱离肉体的时候,就离开了你的肉体,这就是我们因果报应里面第一个集业,就是肉体要突破,肉体不突破你进不了「灭、静、妙、离」,你就要做这个工作。

  • 刚开始你要忍,你要灭这个烦恼的时候,那个烦恼不听你的,尤其很重的这种贪瞋痴慢的这种毛病。你说我不要犯这个,但是它潜意识里面就会表达出来,这个没办法...所以我们知道说,没有办法做到,所以我要忍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前几天不是有人在讲,我的心要出离,心出离当然是很好,但是你没有经过初二三四襌这么一步一步襌修上来,你这个境不懂,不是只有你胡思乱想,看到什么、听到什么都很灵通,你都不能安住,当然就会乱。如果你说我已经準备好了,我可以进去了,那你就用这个「静、妙、离」把你的神识脱离肉体,要产生智慧是从这里开始。所以这个智慧一产生的话你起心动念都是很有智慧,不会用你这个土脑筋,我们肉体的细胞脑筋在思惟,圣人祂们都是这么产生智慧的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苦谛、集谛是在色界以前修,这个你们要记住。苦集这两个虽然有跨到色,这个色只是到色界,还没有到无色界,后面的「灭」跟「道」,那只是在无色界中修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如果你没有突破色身的话,苦集灭道的灭跟道,你就不能做到究竟。所以如果是苦集要做到色界究竟,但是说为什么色界就没有灭跟道吗?也有,但是不能究竟,因为你还有色身,修佛法要成阿罗汉一定要修到想受灭尽,想受灭尽就是无色界再上去,就是想受灭尽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第一关你肉体都搞不定,你还要讲到修后面的灭道,这不可能。所以这个就是看起来经文论典都讲的很简单,没有几个人搞得懂它,所以希望这个表做出来以后你可以对照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「灭法智忍」趣向「灭法智」,就是你已经可以把你的烦恼,欲界里面的烦恼,比较粗的烦恼,能够很自在的面对它,那个念头不是会没有,但是你不受它左右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

13.道法智忍(欲界) --》 14.道法智 (欲界) --》 15.道类智忍(色无色界)--》 16.道类智(色无色界)



  • 道圣谛: 道(marga)、 如(nyaya)、行(pratipad)、出(nairyanika)

  • 从「灭类智」趣向道,又回到欲界来了,「道法智忍」,「道法智忍」在修欲界里面的无漏智慧,如果智慧高一点的呢,他在欲界里面依这个四善根就可以修到无漏智慧,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法。所以你这种人对世间的一切什么事情,都障碍不了他,他不会起烦恼的,这个叫作无漏智慧。但是这只是欲界眼睛看得开,耳朵很顺,身体不会去跟人家造业,那也是欲界里面而已啊!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内心呢?内心就要进入打坐禅修啊。所以你不打坐禅修怎么会去修欲界接着下来要修的色无色界呢?有欲界可以修成阿罗汉的吗?欲界只能修到欲界的无漏智慧,无漏智慧就是什么?世第一法。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法,四善根的最高而已。那得到欲界,眼睛看得开,耳朵听得顺等等的没有烦恼,但内心呢?我打坐禅修现起了幻相呢?你能不能看得开?你没有打坐怎么修啊?所以有的人光信佛,信佛!当然就没果位,光会信,佛不是叫你信的啦,佛是叫你要学佛,我怎么做你跟著我来学、来做。所以除了持戒以外,还是一定要禅修,不禅修你没有境界的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「世第一法」真的是超越三界里面最基本的法,你一定要去修忍法,做到世第一法,世第一法才有办法解脱,解脱还是住在色界里面,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,十六心就聚集在这里面。——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1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...脱离肉体才可以修后面的,究竟「灭」跟「道」,「灭」要证,「道」要修;就是四念处、八正道这最重要,五根、五力就是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,能产生基本的,能够解套的能力,满足这个八正道对一切法不执著,这个也是悟道的一个的方法,道要修…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
  余类道智



  • 经典所讲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说,趣向所余无漏智时,所剩下来的没有烦恼的智慧那就很多了。因为你既然十六心就修证到斯陀含而已,当然这个趣所余无漏智,就是趣「所余道类智」, 所余下来的道类智,就是你要修其他的三十七道品,就四念处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正道,全部圆满了,你就是究竟阿罗汉。如果圆满一半那就是阿那含,阿那含还没有究竟,所以居住在四襌天之上的五净居天的地方,祂们不再来人间,祂在天上就可以证果、证阿罗汉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所以后面这一句「趣所余」下来的「道类智」,都你要去证的。一般的世间人如果不知道的话,他不会修证到这十六心,甚至於连十五心都修不到,因为他不懂。所以你要了解就是说刚刚我讲几个重点,第一个是十五心是「须陀洹」(LZ注:道类智忍),十六心证得是「斯陀含」(LZ注:道类智)),然后你要证这个所余下来的无漏智要成就灭跟道这两个究竟,要在无色界中修。如果你不能进入无色界的话,你就没有办法成就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什么叫无色界?就你不会再看到光,不会再看到什么影像,你的眼耳鼻舌身不起作用,都只有一个心,那个心我们禅宗在讲就是大彻大悟的心,就是你的心已经通虚空,什么因缘、魔相都会现起来,这个时候你要对这个境去修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有的人他没有练初二三四禅...你不是从初二三四襌这么快行道去修,你直接就进入无色界,然后心不能控制,不能趣向空无边处,色心一境不动心,不能这样的话,那你就修得很辛苦。起心动念真真假假搞不清楚,定不住,所以这个要认真修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空无边处不是我们像虚空一样,是你的心空法了不再执著,那个才是空无边处的定。如果有的人身体打开,心慌意乱、脑筋胡思乱想,这个散位不定,乱七八糟,那这就修得很辛苦。——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所有的菩萨都是要从声闻、阿罗汉来,因为祂已经在八正道有梵行求也有梵行,祂做到了,祂思惟很清楚,所以祂就得到解脱了,解脱是我排除那个境这种解脱。你要进入更进一步菩萨的解脱,就是不避开一切境界我还是可以解脱,不要说我不沾锅解脱,不沾锅的解脱那是阿罗汉。不沾锅,你们听得懂吗?不管事情,好事坏事什么都不管,当然你就解脱了,这样不行!你要好事坏事都要管,然后还可以自在,这就是菩萨的解脱。所以事情该做还是要做,做了以后你也是很自在,那就是用这个八正道再延伸进去的一种更高的离相智慧,这就是般若的智慧。——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佛如来,虚空之间一切世界众生祂都看得到,任何人的起心动念祂都知道,祂又有大舍,都能不管。那我们为什么不行?我们心不清净,根本无明很重,看不出去,所以你不要说你有什么东西,你要看到千世界、万世界那还是肉眼净,还没有到神通。肉眼净菩萨可以看一千个世界,一百个世界,一个银河系是一世界,真神通要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,3X109,那个宇宙有一个地球都看得到。所以不要乱想这些有的、没有的,你光打坐几天,就要怎么怎么境界,懂了以后就很老老实实把你内心有什么烦恼,把它断掉才是真的。所以经行在智慧禅里面佔很重要的部位,比你在那里”打坐”还要重要,修行都在动中修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60526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资料


关于眼智明觉





  • 佛是无所不知的,那为什么祂能够这样?因为祂没有一点点毛病,所以祂可以看得很多、知道很多,这是觉者。所以用「眼智明觉」这四个法来配合上面所讲的十六个行相,分配在「苦、集、灭、道」之间,你慢慢去修证到,都是最少十六心,最好一点就是「所余道类智」,三十七道品都修证到,那是阿罗汉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1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第一个苦谛,你要先思惟通,那思惟什么呢?你要用「眼、智、明、觉」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1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眼智明觉─再来是「明vidyā」,下面的这个灭谛到第二你要「静」,再到道谛一切「如」,「如」是道谛第二行相。灭谛之第二行相「静」往下看也好,往右看「妙」也好,就是每一个法都要有「明」。如果你有智慧观一切法的话,你本来无明avidyā的心不是变有明vidyā了吗? vidyā─唸vi.dā或者vi.di yā-...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1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所谓「明」就是心念、事情看得清清楚楚,你不会迷糊,这个因永远都是因,成佛的佛陀,祂不是把祂脑筋里面过去的事情,都把它灭掉,不可能!不可能灭!但是你可以看清楚它,不再无明接第二个法、第三个法、第四个法,这就是有「明」。所以第三个「明」,你要有智慧看的话你就「明」了,「明」的话再来就觉(buddhi),觉悟了,悟的这过程你不是看得清清楚楚吗?就觉了!所以用「明」你可以看多少?观一切法空,你能够观空就是做到明了,观因缘果报生起来的时候,你很清楚这因缘生了,生了你不要著相就可以离相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1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


  四禅八定和四圣帝、八正道、十六心修证的关系




  • 你这个四善根(LZ注: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)如果做不到,你不要想说你要往色界究竟根本定或者无色界的四空处定,这没办法的,连欲界都搞不定。所以你要通过色界修,你要修到第十六个心,道类智,然后其它的还是在用前面的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这个是总相。你观苦谛是一个总相这么观,集谛观因缘果报的现象,因、集、生、缘这四个法都要背,这实修上就是用这个。我现在把这个槪念先讲清楚,然后灭谛就是要进入无色界的境界,所以要灭掉你这肉体的束缚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你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意识,在欲界里面它都会发生作用。如果你进入初禅,呼吸可能不呼吸,舌头也不会动,所以这两个心就没有了,只有眼睛跟鼻子跟身体,还有第六意识四个心。如果你进入二禅,这身体、眼睛、耳朵也不起作用,只剩下一个第六意识心,从头到尾这个心永远都会存在。只是你还没有进入初禅以前,还有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这五个会起魔相,看到光、看到什么东西,听到什么,异听,这些都是魔相,进入二禅就只有心,心起心灭用心念...——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60426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资料

  • 南传说的「专注」,其实专注就是「一心」,你只有一个心可以感觉那个你要所缘的对象的那个心。如果你起了一个妄想心,那就有两个心,如果你起了耳朵也在听,那是三个心,所以最多你可以到六、七个心。但是修行内观不能这样,修行打坐中你只能有一个心,听声音来了, 听而不见,不理会它,不能理它,不是说你不知道那个声音,但是你不能去管那个声音,专注在你观呼吸的状况之下,所以只能一心不能有两个心,这叫专注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6042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资料

  • samyak,就是正,不偏空不偏有守中间,那就是正,不管正知、正见,正什么、正什么,都是加一个「正」。所以不是只有人,到八正道进去的时候就要想、去观,刚刚不是在举这个例子,身体发痒、发热,如果你真的就坐下来禅定的话你会思惟,它为什么会热?它为什么会痒?然后这个痒怎么去面对它?也不说它有在痒也不说它没在痒,我怎么保持客观的心?这个时候你就会用到八正道。所以八正道也就是大乘所说的prajñā(般若)的智慧《大般若经》六百卷都在讲这种中道离相的智慧,这种智慧的最基本就从八正道来的,如果你没有八正道的这种功夫,你没有后面一乘菩萨道的这种prajñā的智慧,不会有的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22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什么叫「正知」?什么叫「不正知」?色法,我身体所起的变化,痛也好或者是气旺舒服也好,这些都是色法,那你知道就好。你不要说今天脚很痛就很郁卒,或者是气很旺就很高兴,这表示你没有正知。正知就是只能知道那个状况是什么,所以在痛的时候,你也知道它是在痛(受阴),你也不要加进去说我在痛,诸法无我,你怎么会有我在内呢?所以你要悟了内观智慧禅就是说诸法无我,确实体会一下,最后一个境界,所有色法、心法、意识心,都好,里面没有一个我。又有诸法无常之体会,虽然现在这样,过一秒钟以后它变那样,它变哪样。所以正知,就是我知道是这样,知道那样。知道那样,我不要加以评论,不能评论,不能起心动念说好不好,这就正知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6050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资料

  • 那如果不正知呢?你就是有第二念、第三念、第四念起相应,是有你自己的想法,这就不正知,所以正知、正念没有话讲的。常常听到学佛人在讲的,我们要有正知、正念,正知就不应该讲话,你不要说这个人对,那个人不对,哪一个道场怎么样,哪一个道场不怎么样,如果你还有这些评论,就是你没有正知,你自己都修得不好。所以对于这个正知,先有一个概念,我的色法、心法,或我自己八个心识,哪一个意识心起,你都能够知道。因为他的自体分別、自性分別开始要动的时候,你已经知道(觉知),知道以后,知道就好,就不要再有你的想法,简单讲就是这样,叫作正知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6050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资料

  • 再来「正念」,正知就包括心法跟色法。那正念,念只有念头,除非你要把你的心所缘的境界守在呼吸上、守在人中、守在什么...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60509,《内观智慧禅》上课资料

  • 有时候我们以前常常听到,禅师也好、什么法师也好,常常告诉你,提起正知正念,提起正念,正念怎么提起?所以你不懂的这个名相的时候,有时候很难理解,但是大家也好像听懂了,也好像都不懂。正念不要胡思乱想,不是只有这样,你要认知那个名相,然后不要再起分別,这个叫作正念。这是你在离一切烦恼的时候这么修,禅修就是做这种事情。所以你说脚很痛,你只能知道他痛,痛是受,一个名词而已,你不要说这个确实很痛,如果你觉得这个很痛,你就已经痛进去了,有自己的想法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60511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资料

  • 如果想不通,不要想,打坐到最好的时候再想,打坐到灵光的时候你再想,就突然间豁然开朗,这个不是这样,那个不是这样吗?当然我刚刚讲「胜解」 明天的脸书你要看,破无色界进入的时候,为什么会叫作「胜解」?我在解释这个「胜解」,你有殊胜的理解,用这个脑筋来想,想不出东西,用你的自性真如来想,它就灵光一闪,就是这样,就是那样,就通啦,通的话,你会觉得很高兴,原来是这样才懂。——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72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  • 所以你在打坐的时候,观我呼吸进来是短,你也知道就好,呼吸出来很长,你也知道就好,你不要去分別,呼吸长是好吗?或者是短是好?你上过课了,如果有气机的人,身体有风大的人,他呼吸会越来越短,短是跟定差不多、差不多。所以你不呼吸的话最定嘛,你呼吸一点点,比如说我一口气可以吸二十秒,我只有吸0.1秒就够了,有的人就是这样,他要憋气憋不住,但是他仅吸一点点气就够了,这个时候就是定力出来了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60506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资料

  • 刚开始你们如果没有打坐,没有气机的人,那当然呼吸都很短,那往后越来越长。——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60506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资料

  • 上课讲过了,因为你纳气入,本来是在肺部,现在已可以下到小腹,所以当然他吸得很长。到过一段时间,最后一个球灌满了气,吸不进去,你要再打气,它进不去,所以它(呼吸)就会越来越短,越来越短,吸不进了。所以有气的人,他呼吸短,他是跟定增加有关。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60507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资料(12)
  • 北传的法如果你没有打开色身,都不能直接修心,所谓打开色身就是进入无色界的境界。无色界进入有两种状况:一种是你在欲界里面还有这个身,但是你打坐的时候己经进入超越你的身,只有心而已;第二种就是禅宗讲的大彻大悟,就整个身体打开了,经络都通了,那你不得不修心,因为起心动念那个太厉害了,所以一定要控制这个心,不能够让它发作,起心动念都在造业,你才知道恐怖,那时候就是真的无色界的境界。所以无色界你就有两个心,一个真心一个妄心,这两个在搅和,那你真心看着妄心...——法尔禅修中心,20170314,《內观智慧禅》上课

感恩大德开示,愿以分享笔记功德,回向一切众生,回向无上菩提,回向西方净土,回向四众和合,回向正法久住。阿弥陀佛。

菩萨戒弟子

悟禅居士合十

2017年8月1日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