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:慧律法师,《楞严经》讲座,2012.5.20-2012.7.14文殊讲堂
楞伽经的四句偈,背起来!楞伽经的四句偈,佛讲的四句偈,诸位!第一句:有;第二句:无,就是空,无就是空;第三句:亦有亦无;第四句:非有非无。注意喔!这四句偈背起来!离四句,绝百非。你听过这一句话吗?第一句:就是有;第二句:就是无;第三句:就是亦有亦无;第四句:就是非有非无。人家讲说:离四句,绝百非。就是你讲什么,都不对!就是这个重点,所以四句,一定要背起来,人家讲:离四句,绝百非。就是说什么都不对,叫做:离四句,绝百非。有、无、亦有亦无、非有非无。
接下来 [问:何无双非?]喔!你看就是非有非无,要不然就是非断非常,双非,不是张菲,还有欧阳菲菲,那个“菲”,不是!双非,就是非断非常。[答:断常皆过,若双非,]即非断非常,[则为离过正见,非外道也。]佛性,非断非常,注意听!佛性如果是断,那么如果佛性如果是断,佛性如果是无常,诸位!佛性如果是无常,那么我们五蕴身死的时候,五蕴身是无常法,五蕴身死的时候,那么我们的法身会跟着断灭,我们五蕴身死了,法身会不会跟着断灭?不会!简单讲,所以法身不同于五蕴身,那么法身能不能就是五蕴身呢?不对!再来,法身跟五蕴身的关系,法身慧命如果是无常,五蕴身死了,它就会跟着死,那就变成断见了,法身,如果说亘古以来都是存在的,亘古以来都是存在的,那么变成不同于五蕴身,如果说这个法身不同于五蕴身,那么离开这个五蕴身,变成有一个法身,那么就是常见了,那就是错了!对不对?那么我们这个五蕴身可以修成,慢慢修成,生生世世转换成菩提果,对不对?如果五蕴身,离开五蕴身,也找不到法身,就五蕴身,也不是法身,所以离开五蕴身,也没有一个常的法身,因此那个常的法身。常见外道,常就失去作用,所以,在楞伽经里面讲,说:大慧!佛性莫作无生解。说:大慧!若一切法无生,即失去妙用。这个就是楞伽经讲的,若说一切法无生,一切法无生,是佛讲的,当体即空,叫做一切法无生。所以大慧跟佛讲:那么佛陀,那么是不是一切法无生?释迦牟尼佛就回答大慧说:若说一切法无生,即失去妙用。体、用是一体两面的,所以一切法无生,是要看在那个角度谈的,生即是无生,生只是缘起,无生,是指当体即空,若说一切法无生,即失去妙用。所以,因此,生即是无生,是在破对相上的执着,但是讲一切法无生,意思不对!何以故!不完整,不够完整,一切法无生,但是般若生,妙智般若而生,就生出妙智的般若,所以一切法无生,是指我执不生、法执不生、分别心不生、颠倒见不生、贪瞋痴不生、我法二执不生、妄想无明不生,是指这个不生,但是摩诃般若生、涅槃妙心生。
因此一定要佛法,它就是……所以看经典,为什么很多人,他看不懂?他看到某一段突然讲这样,他看到某一段又另外讲一个角度,所以这大学教授来跟我谈佛法,他说:益谦啊,你们那个佛经都充满矛盾,一下讲这样,一下讲那样,翻过去又讲这样!那我们那个同学,跟我讲:嗯!对不对?就说:嗯!你们佛经讲的都充满矛盾,全赢!一个人诸事不顺,你们就说:嗯!他业障深重、福报不够啦,对不对?那么一个人做事做得很顺利,虔诚的佛弟子,你就说:这是佛陀的保佑啦!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啦!好的都你们的,我们都没有啦!好的都是你们佛教讲的,我们统统没有啦!所以没有深入佛法的,真的很难!几乎无法理解!那你想想看,师父从大学一年级到现在,几年?四十年!你知道吗?Forty years!后面加S的,四十年喔!才有今天这样小小、微不足道的成就,你就知道:佛法有多难!所以有一个人写信来,就说:师父,我有一天,我是初学佛法的人,麻烦有一天我到文殊讲堂的时候,麻烦你给我开示,如何能够明心见性、开悟成佛?我就讲:要从哪说起?要从哪说起?要不然就像那演歌仔戏的这样,你看!初学佛法,对不对?发心是好的,但是没那么简单!
感恩大德开示。愿以分享此文功德,回向一切众生,回向无上菩提,回向西方净土,回向四众和合,回向正法久住。
菩萨戒弟子
悟禅居士合十
2017年8月1日。
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