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毗耶娑问经》:佛说三十三种不净布施






简介: 《毗耶娑问经》,二卷。后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出,属于大乘方等部。历史上很少有人研究这部经典,因为这部经是以故事的形式,主要讲通过布施的功德,由人道进入天道的境界,所以这部经被束之高阁,流传不广。毗耶娑是佛陀时代的苦修行者、五通仙人,他为升天而修行,所以见佛问道,首先发问的就是关于布施、施主和布施的果报等问题,由这些问题,引出了这么一部《毗耶娑问经》。以下的这些经文摘自乾隆大藏经.大乘宝积部.第0056部《毗耶娑问经》,白话解说的部分摘自为南怀瑾先生1991年8月16日至21日在香港讲述《毗耶娑问经》的解释,原文可以参考南怀瑾先生《佛教的布施学》。后有一段关于清净布施的经文取自《优婆塞戒经》.


“大仙当知,有三十三不净布施。何等名为三十三耶?”

南师:
佛告诉毗耶娑,有人虽做了好事,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净心理,不算真布施。他列举了三十三种不清净、不纯净的布施:“一者、有人邪心倒见,无净信心而舍财物,如是施者非净布施;”

南师:第一种,是
以歪曲的心理、颠倒的见解、无纯净发心所施的财物,这不是真正的布施“二者、有人为报恩故而舍财物,则非布施;”

南师:第二种,有人昨天请我吃过一块蛋糕,今天我要还礼;或者他十几年前帮助过我,现在他有困难我要接济他。这都属于
人情上的投桃报李,礼尚往来,不算布施“三者、有人无悲愍心而舍财物,亦非布施;”

南师:第三种,
有人施舍财物,不是出于真正的慈悲、怜悯和同情心,而是为了耍阔气,或纯粹是打发人家了事,这不算布施
“四者、有人因欲心故而舍财物,亦非布施;”


南师:第四种,
因为自己有所欲求,比如看到这束花特别喜欢,多付上一毛钱;或上舞厅感到那位小姐很漂亮,多给两个小费,这都不算布施“五者、有人舍物与火,亦非布施;六者、有人舍物与水,亦非布施;”

南师:第五和第六种,
把财物丢到火中或投进水里,都不能算布施。因为水火都是自然物,你把财物白白扔掉了,却不能使别人受益。

“七者、有人生如是心,舍物与王望王识念,如是舍物非净布施;”


南师:第七种,有人送礼给大人物,指望以后可以有所提拔照顾;或者看在某个大老板甚至总统的面子上,
在慈善救济事上凑上一份,藉以拉个关系,这都不是纯净的布施“八者、有人以畏贼故舍物与之,如是施者亦非净施。又复更有五种舍物,皆非净施。何等为五?一者、施毒,非净布施;二者、施刀,非净布施;三者、教人取肉而施,非净布施;四者、有人所摄众生平等施与,和集养育望得其力,非净布施;五者、有人为名闻故而舍财物,非净布施。”

南师:第八种,
怕强有力的黑道中人来抢你,赶快送钱消灾,这不是布施。第九种,送人家鸦片、海洛因、麻醉剂等毒品,这不是布施。但医生见病人太痛苦,打麻醉针以止痛,这是布施。这里有很多道理,要研究。第十种,送人家武器,不是布施。我儿子前天买了一把防身刀给我,他在刀下面放了一毛钱。我打电话问他这是什么意思,他说美国人的规矩,送刀给人,不是让人自杀,放上一毛钱,表示吉利的意思。这个我不懂,他还算是真布施哦!第十一种,送肉与人,那是杀生而施舍给人家,这不算布施。第十二种,你收养了许多孤儿,保护他们,把他们养育成人。但你指望以后可以使唤他们,做你的帮手,这就带上先决条件了,就不能说是纯净的布施。第十三种,为了出名而施舍,不是纯净的布施“十四、有人为歌戏故与伎儿物,非净布施;”

南师:第十四种,
为了捧歌星戏子而出钱,比如一个歌星开赈灾歌唱会,一天收到几千万捐款,这个歌星做了好事,可出钱者未必是净布施。歌星不唱的时侯,你为什么不布施?有些人是为捧歌星的场,这个里头有差别。“十五、有人年终月尽破散财物,非净布施;”

南师:第十五种,有些人破产了,
财物转到别人手里,这并非出自自愿,所以不是布施“十六、有人屋舍因缘而舍财物,则非布施;”

南师:第十六种,比如说,这个屋子因闹鬼,不敢住下去了,送给你出家人做庙子;或者因为打官司,
自己的屋子有麻烦,干脆送给社会慈善机构,这都不算净布施“十七、有人善友因缘,以他财物受与余人,非净布施;”

南师:第十七种,有人因学佛或受了教育,知道帮助人家是好事,但自己没有钱,
就拿人家的财物做人情,这也不算(净)布施
“十八、有人或有田地,或在舍宅,或有谷聚,或有麦聚,鹿鸟所食、鼠等所食,无清净心非净布施;”


南师:第十八种,
谷麦在田地仓屋中被鼠鸟等所食,并非有意送与它们吃,不能说是(净)布施。讲到这里,想起前两天报上揭露一批送往大陆灾区的大米,在码头搬运中发现是发霉的。这就不是布施,相反,人吃了霉米会中毒,送的人反在造恶业了。“十九、有人为学作故与工匠物,如是施者非净布施;”

南师:第十九种,假使我电脑坏了,我请这方面的行家来修理,请他吃饭,送他钱。这是你想学东西,是应该付的酬劳,而不是布施,布施是没有条件的。

“二十、有人身有病患,恐命尽故舍物与医,非净布施;”


南师:第二十种,比如病人怕自己要死,送医师一个大红包,以为医生就会对他尽心了。
这是有求于人而给钱,不是(净)布施“二十一者、若人打他若骂他已心悔生愧,舍物与之非净布施;”

南师:第二十一种,
打了人家,骂了人家,自己觉得难为情,然后送东西给他谢罪,这个不算(净)布施
“二十二者、若人施已,心则生疑为有报不,如是施者非净布施;”


南师:第二十二种,有人布施了之后,
心中疑虑人家是否在骗他,或在想人家以后是否会报答他。这都不算(净)布施

“二十三者、若人施已心中悔热,如是施者非净布施;”

南师:第二十三种,
有人施舍了之后心痛懊悔,这就不是(净)布施。我年轻时在四川学佛,人家有困难,我站出来说要帮助他,大家比较买我的面子。后来有个老前辈劝我不要再替人家去化缘了,为什么呢,他说四川人有句老话,“劝人出钱,如钝刀割肉”,人家虽然给了你面子,但那个人心里难过啊!他还给我讲了个笑话:有个大魔王在地方上作怪,连孙悟空都降服不了。后来从西天佛祖那里派了个小和尚,魔王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,小和尚说此行不是来收服他的,只是给他看个东西。说着,从背上黄布包袱上拿出一本缘簿,“居士,请你多少写一笔吧!”那魔王一看,“哇!”就跑掉了。所以,平时在人家谈布施时,我就不轻易谈。有些人把钱送出去以后,越想越后悔,越后悔越睡不着,“如是施者,非净布施。”

“二十四者、若人舍物与他人已,如是思量,若其有人取我物者,皆悉属我为我所秉,如是施者非净布施;”


南师:第二十四,还有的人,
送了东西给人家,好像这个人从此就卖给他了,今后定要人家报答他。这个就不是净布施“二十五者、若人施已如是思量:‘如是施福,唯钟我身不属他人。’如是施者非净布施;”

南师:第二十五,
有些阿公阿婆,念咒布施都有账可查,你看他们念什么《心经》、《白衣咒》,念一段经,在黄裱纸上戳一个印,我念了多少卷,死后带到阴间去,也不知一卷是二十八块还是三十五块。这等于在投资,将来连本带利得多少好报“如是施者,非净布施。”

“二十六者、若人年老舍物而施,又非中年后时病困,死时欲至,脉节欲断,苦恼所逼欲入死道,无清净心,无信净心,阎魔罗使见之生笑,兄弟诸亲啼哭悲泣,至如是时舍物而与,非净布施;”


南师:第二十六,
人到衰老、重病临死之时,感到痛苦了,晓得时间不长了,不把财产传给子女,布施出去。这也不算净布施,因为你已晓得财产把握不住了,你不布施也不属于你了。没有清净心,还是不行。“二十七者、若人为名舍物布施,如是我名他国遍闻,某国某城大施之主,彼如是施非净布施;”

南师:第二十七种,
为了名誉而施舍,希望在电视上露面,希望在报纸上广而告之,希望一切人都感激我,这不是净布施
“二十八者、若与余人迭相憎嫉,见彼舍物多行布施,见已心慢不能堪忍,以嫉彼故舍物布施,非净布施;”


南师:第二十八种,好比说看到黄医师都出了十块,我就出十五块,蔡老板不服气,出二十块,把我们两个都盖了。
出于攀比心、嫉妒心而送财物的,不是(净)布施
“二十九者、食他女故,为种姓故,舍珠舍金、若银金刚、若毗琉璃、缯绢衣裳及兜罗绵、造作敷具,如是舍物非净布施;”


南师:第二十九种,
为贪女色而摆阔气,送种种金银珠宝、绫罗绸缎等贵重东西,那是你为了追求漂亮女人,不是(净)布施“三十者、有人如是思惟:‘舍物与人,我无儿息,大富饶财应当舍物而行布施。’如是施者非净布施;”

南师:第三十种,
有些人因为自己没有儿女,所以才愿意拿出家产送人,这是做好事,固然不错,但从佛法的布施学来看,还不算是纯净布施“三十一者、若复有人心生简择,如是念言:‘若与此人则有福德,若与彼人则无福德。’如是施者非净布施;”

南师:第三十一种,
以有无福德来挑选布施对象,这样的布施不是净布施“三十二者、若人布施,舍离贫穷衣裳破坏垢腻之者,与多丰乐大富之人,非净布施;”

南师:第三十二种,布施首先要雪中送炭,
周济穷苦者,若看上不看下,光做锦上添花的事,那也不算净布施
“三十三者、若复有人望好花果,舍物而与,非净布施。”


南师:第三十三种,
就是为了鲜花果品而舍物与人,这也不是布施。这是很轻的一条了。
“大仙当知,此三十三垢染布施,而舍财物彼施报者,如以种子种之碱地烂坏不成。大仙当知,如是之人非不布施不得果报。复次,大仙,譬如有人随何所取,得种子已种之荒田,彼种子界,地界相依须得天雨。种子变坏,虽有芽生不得花果;此布施分不得花果,亦复如是。”


南师:佛告诉毗耶娑,这些不净布施,不会得到真正佛道的果报,最多也就是修到仙道的果报而已。
佛用种子作比喻,布施作为一种业力行为,等于播种,挟带不纯动机的“垢染布施”,就像种子下到盐碱地里,不会有好的收成。而且,这种子本身的功能(种子界),不但与土地的品质(地界)处在一种相依相存的关系中,还须有阳光、空气和雨水,才能使种子发芽。种子放在玻璃瓶中,固然不会发芽,但下在贫瘠的土地上,或得不到天雨的滋润,也是不能开花结果的



补充:《优婆塞戒经》谈及的三种清净布施:物净、心净、福田净

“如是八事(让菩萨可以自利利他的八法),有三因缘(三个条件):一者、物净,二者、心净,三者、福田净。
云何物净?非偷盗物,非圣遮物,非众共物,非三宝物,非施一人回与多人,非施多人回与一人,不恼他得,不诳他得,不欺人得,是名物净。

云何心净?施时不为生死善果
,名称胜他,得色、力、财,不断家法,眷属多饶;唯为庄严菩提故施,为欲调伏众生故施,是名心净云何福田净?受施之人远离八邪,名福田净。善男子!以如是等三因缘故,八法具足。”




注1:八事:一者、寿命长遠,二者、具上妙色,三者、身具大力,四者、具好种姓,五者、多饶财宝,六者、具男子身,七者、言语辩了,八者、无大众畏)

注2:物净者,指所施之物言,非从偷盗不义之行而得之物。圣遮物者,为圣法所遮之物,如五荤不净葱蒜等类。非众共物,即非己所有之公物。回与者,谓已施与人者又拿来施与他人。恼他得者,系恼恨他人而得之物。诳他得者,即骗他而得。欺人得者,系以智识乘智浅者而得。

注3:心净者,以布施动机存心利他而定。生死善果者,即欲得人天福报。名称胜他者,即为名而施。得色、力、财者,菩萨为弘法利人,非为得色、力、财。不为家法眷属多饶者,菩萨应普为一切众生,不应为不断家法盛旺及眷属多饶。唯为二种:一、为庄严佛果,二、为调伏众生。菩萨除此二种外,即无所事。

注4:八邪者,即与八正道相反。八正为:正语、正见、正业、正勤、正定、正命、正念、正思惟;八邪:即邪语、邪见、邪业、邪勤、邪定、邪命、邪念、邪思惟。常行八正道者,为三乘圣众。

*备注内容来自太虚法师著《优婆塞戒经讲录》

感恩大德开示。愿以分享此文功德,回向一切众生,回向无上菩提,回向西方净土,回向四众和合,回向正法久住。


菩萨戒弟子

悟禅居士合十

2017年8月2日。

评论